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作为重要产业载体,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替代自然资源、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并能够使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循环利用,形成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改善和谐并进。
数据、算力赋能生产力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正在由以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为基点转向以数据、算力等为基点。大数据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具有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等优势。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生产力变革和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算力作为数据存储技术的“存力”和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运力”,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数据存储和网络通信行业。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当下全球热门的“ChatGPT”即“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表现出强大的智能生产力潜能,其基本技术运行逻辑便是基于海量数据持续训练,以此构建起巨大模型,并以强大算力尤其是智能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借助于强大的算力支撑、深度学习算法和万亿级别数据语料的喂养,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等才得以进行学习和迭代,为形成更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驱动。
人工智能应用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更大规模复制劳动行为,执行和完成人类能力包括体力、脑力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由此创造出一种在很多方面高于人类劳动力的“新质劳动力”,如具有深度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机器人等更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依赖,形成对部分劳动力的替代,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劳动力供给的范围,促使劳动供给由提供体力更多地转向提供脑力、智力和创造力,倒逼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劳动力要素支撑。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拓展劳动对象的应用范围,大量原来不属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转变成为劳动对象。
数字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衍生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并表现出显著的高成长性、高效率性和强竞争力,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产业基础和驱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够有效发挥数据、算力、算法等要素的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构成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支撑,有效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激活数据资产,打造企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什么?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二十大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验室里的新技术,还需要通过新产业,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焕发,需要跃升式的新逻辑。它不是“1+1+1”之后再多加几个“1”,而是在“1+1+1”的基础上再“×2、×3、×4”。它的成长,告别传统路径,走上新的赛道。它是能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所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至关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