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 算力网络发展的新展望

时间:1970-01-01 浏览量:362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算力市场,未来中国算力网络发展应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战略地位强化提升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持续推进,国家层面将越来越重视算力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提升算力网络的战略地位,加大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力度。

在战略层面,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算力网络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推进算力网络标准体系建设,并全力推动中国算力网络标准成为全球主流标准。

在政策和资源支持方面,针对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在用地批复、电力管线铺设、能耗指标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产业各方积极参与算力网络的科研攻关、建设运营。

二、建设模式从量到质

我国已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建设模式下,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产出、规模与能耗、资源状况,采取差异化的建设模式和投资方案,实现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效益的最大化。

image.png

三、技术创新自主强化

算力网络发展还面临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的问题和挑战,算网技术的攻关突破和自主创新将成为算力网络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算力网络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应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发展以提高算力网络的性能和效率;加快算力、算法、算网与数据的融合发展,以提高算力网络的综合能力和应用水平。

四、运营调度集约智能

随着计算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度的提高,传统的规则和经验很难适应现代算力网络的需要,未来算力网络的运营调度要走向集约智能。

在智能感知和决策能力方面,要引入更多的智能算法和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准确感知网络中各节点的资源状态和运行状况,并快速做出决策和调整。

在智能编排和调度能力方面,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算力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资源进行智能编排和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算力网络的整体性能。

在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方面,要优化算力网络的服务流程和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image.png

五、社会服务市场配置

随着算力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算力网络市场将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大市场,最终实现社会级的普惠算力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算力资源市场的交易机制,包括定价、调用、溯源和收益分配等机制,以及建立行业认可的算力度量标准和计费标准,推进算力资源的价值化、市场化和商业化。

要加强对算力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算力资源溯源机制,确保算力资源的来源可追溯和可控,并对算力资源进行有效监管,防止算力资源滥用等乱象。要进一步体现算力资源的社会效益和公益属性,使算力网络成为继水网、电网之后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六、人才队伍扩充转型

随着算力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各大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深度学习及运算的大模型,算力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要加强对算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对国内算力领域的专业培育,同时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我国从事算力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我国算力人才结构主要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居多,缺乏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需要加强对算力领域的综合人才培养,注重人才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培养更多的算力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促进算力领域的综合发展。

image.png

七、生态合作开放共赢

算力网络作为跨行业融通的新赛道,未来产业之间将逐渐形成产业共识,统一产业标准体系,最后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

在产业合作方面,需要各个产业间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算力网络生态的发展和创新。

在标准统一方面,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各环节的协同与互通,同时为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参与方提供更加透明、公正、安全的服务。

在全球合作方面,在国内鼓励共赢和共享,打破利益壁垒,实现各方互利共赢,推动国内算力网络的生态健康发展;在国外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算力网络发展和全球合作共赢。

上一条:产业动态 | 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六部门提出发展量化指标下一条:行业声音 | 财富管理分析,助力投资者在配置上有的放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