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向好正提升中国资产魅力。在资产配置方面,境内股债资产的预期回报或将好于境外市场,境内权益资产的盈亏比或将优于固收资产。A股大概率震荡向上,结构性行情依然是未来的主要演绎方式,前瞻性看好硬科技、新能源、创新医疗等“黄金赛道”的投资机会。
4月9日发布的《2023上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了上述观点。《指引》预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充分发挥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优势,实现增速逐季回升,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约5.3%。
《指引》预计,2023年全球股市仍将呈现震荡走势,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A股或将呈现震荡上涨行情。且A股经过2022年的大幅回调之后,目前整体估值水平回到低位,具有吸引力。债券市场走势将主要受经济恢复程度、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共同影响。短期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将继续上行,长短端倒挂趋势可能延续。中国债市大概率区间震荡,中枢略有抬升。中国经济企稳复苏态势较好,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大宗商品价格将面临多空力量的博弈,全球能源结构性矛盾持续凸显。全球经济持续放缓过程中需求将明显回落。《指引》预计,2023年上半年,不同大宗商品品种价格走势将会出现分化。2023年原油价格大概率会维持宽幅波动,铜价延续震荡走势,探底回升。美联储持续放缓加息节奏。中国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对铜价形成支撑,黄金将震荡上涨。
《指引》预计,2023年上半年,美元将呈现震荡走弱态势。人民币汇率方面,一方面,市场预期美联储政策转向、美国通胀降温,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小;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复苏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稳步回升。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在支持引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和全面注册制等资本市场不断完善,2023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有望持续提升。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驱动下,中国产业正在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各行业都在加快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给企业带来了成长空间和大量市场机遇,可关注硬科技、新能源、创新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在硬科技方面,当前,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着力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实现突破,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生力军。以半导体、国防、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将获得长足发展。
在股市上升阶段,成长股表现往往较优。从中长期来看,储能领域、绿电、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等领域将成为政策发力点。以光伏、风电、氢能、储能、锂电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向好。随着宏观层面和行业层面支持政策延续,新能源市场景气度保持高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亿,占全国人口的14.9%。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比重超过30%。
人口结构老龄化和疫情后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将推动中国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展望未来,创新仍将是行业发展基本趋势,包括创新医药、创新器械、创新生物制品以及创新服务商等在内的创新医疗是行业主要增长动力。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加速构建企业上市多样化融资途径,也将助推创新加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