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闻|财政部: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时间:2023-12-08 浏览量:321




01
经济学家前瞻11月份经济数据:基本面延续修复态势,消费回暖加速


业内经济学家预计,11月份消费回暖加速,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全年GDP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完成。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继续回升。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消费数据显示,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所回升,预期有所改善,预计11月份消费保持平稳。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平稳。11月份建筑业扩张加快,主要与基建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有关;三季度以来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资金到位良好,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02
王毅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据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公众号“宽广太平洋”,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布林肯感谢王毅赴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王毅说,基辛格博士始终主张中美两个大国应当相互尊重、共同演进,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多次强调美方应充分理解台湾问题对中方的重要性,他留下的外交遗产值得后人弘扬和发展。

01
财政部: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今年是中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成功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同季度之间经济恢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持续回升向好,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02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李文红:鼓励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北交所交易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近期,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明确表示,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资本市场生态。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19条意见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投资北交所提供了很多机会,希望资管机构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鼓励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北交所交易,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北交所上市。不断深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转让试点,形成一二级市场有效联动,持续健全被投企业服务机制。

01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钟财富:光伏现阶段产能过剩,远期仍有空间


在7日上午的中国·浙江(宁海)光伏、储能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钟财富表示,未来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主力电源。现阶段可能光伏出现产能过剩,但从远期来看,从全球层面来说行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国内也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02
国务院:支持可信、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支持可信、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审评审批程序,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器械加快审评审批。完善外资企业参与创新药物研发等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的方式及要求。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探索开展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和高架道路上测试及示范应用,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

01
国际金融机构密集发布2024年展望:看好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周期,A股估值具有较大吸引力


临近年末,多家外资机构陆续发布2024年投资展望。在外资机构看来,外贸好于预期、居民收入和消费有所修复、企业盈利改善等多个积极信号陆续释放,A股估值具有较大吸引力。“政策加码将提振2024年经济增长,我们认为中国有可能会把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表示。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在其最新观点中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速将达4.8%,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4.6%的预测值。投资将是2024年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

02
王一鸣:绿色金融空间大,要有市场化手段激励社会资本参与


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中国的绿色金融需求很大,因为绿色产业的投入资金量大,回报周期长,仅碳减排一项,2030年前每年需要投入2.2万亿元,到了2030年以后要投入3.9万亿元。王一鸣认为,这些投入靠财政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市场化的手段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的空间会非常大,下一步建立的规范性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要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增加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减排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上一条:宏观观察|读懂中国经济的实力活力潜力下一条:宏观观察|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