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声音 | 《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时间:1970-01-01 浏览量:338



回顾 2021-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持续面临挑战,但在波动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展望未来两年,复苏态势开始展现,信心有望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持续波动或将成为新常态。


受宏观经济影响,财富市场增速减缓,稳中有进。2022 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 278 万亿人民币,2020-2022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7%;到 2024 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预计将突破 300 万亿关口。


2022 年,可投资资产在 1,000 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 316 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 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 101 万亿人民币,2020-2022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10%;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以约 11% 和 12% 的复合增速继续增长。


2021-2022 年,避险需求大涨,个人持有的现金及存款增速处于近五年高位,银行理财及人身险规模小幅上涨,而房地产投资不断降温,股票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展望未来,随着投资者信心恢复,居民预防性储蓄或将逐步释放,股票市场估值有望修复,但同时对经济波动的担心仍存,避险类资产如人身险或持续回暖。另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房地产投资将趋于稳健。


地域分布上,2022 年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 10 万人的省市达 9 个,5 万人以上的省市达 19 个,2 万人以上的省市达 26 个,较 2020 年有所上升。传统三大经济圈保持增势,成渝等西部省市显著提升。



宏观环境:面临挑战,波动前行


回望过去两年,全球治理体系持续变革,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在全球复杂变局之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在波动中展现强大韧性。


2021年,中国经济呈积极复苏态势,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受主要发达经济体商品需求提振,全球贸易呈高景气,中国依托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保持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定可靠,出口增长远超预期。


全年GDP在低基数下实现8.4%的高速增长。


2022年,疫情扰动下,中国经济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国内房地产下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等复杂因素,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冲击。


尽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年GDP仍实现3.0%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关口。“疫情”和“韧性”成为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两大关键词。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以及各项稳经济政策发挥效果,中国经济已步入复苏,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较去年四季度增速提升1.6个百分点。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8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经济有望在波动中继续温和复苏,关键在于提振需求和调整结构。



财富市场:增速放缓,稳中有进


受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2022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1增速有所放缓。


202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2)(下文简称“可投总资产”)总体规模达到278万亿人民币,2020-2022年复合增速为7%。


其中2021年增速仍保持两位数11%增长;2022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增速显著放缓至3%。


由于消费及投资信心减弱,居民超额储蓄推动2020-2022年现金及存款年复合增速达11%;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个人资产规模缩水;投资性不动产政策持续收紧,居民购房信心进一步削弱,年复合增速降至3%。(参阅图表 1)


展望未来两年,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有望推动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稳中有进,个人可投总资产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8%-9%,可投总资产有望于2024年突破300万亿规模。


随着居民投资信心回升,资本市场产品和保险将分别实现12%和10%的复合增速,推动总资产增长。而现金和存款预计在未来两年增速放缓,投资性不动产维持约3%的低位增长,境外投资增速较往年亦将有所放缓。


私行1.png


过去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3)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也有所下滑。


202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约54万,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2020年的15%降至2020-2022年的10%。


从财富规模看,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20-2022年均复合增速为9%。(参阅图表 2、图表 3)


私行2.png

私行3.png



地域分布:三大经济圈保持增势,成渝等西部省市提升明显


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的高净值人数超过2万,相较2020年,吉林和海南省高净值人数首次超过2万人。


九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福建、湖北)高净值人数维持在10万人以上,另有十省市(天津、辽宁、湖南、河北、河南、安徽、云南、江西、重庆和陕西)高净值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重庆和陕西高净值人数首次突破5万。(参阅图表 4)


私行4.png


分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高净值人群保持增长,并持续发挥财富的辐射效应,拉动周边省份如山西、内蒙古、安徽和广西等实现较高增长。


此外,以重庆、陕西、青海、贵州和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高净值人数提升明显。


2020-2022年高净值人群人口及财富的分布集中度与过往持平。2022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省市的高净值人群人数占全国总数比例约为44%;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高净值人群财富比重约为60%。


回顾2018-2020年,受资本市场增值和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影响,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五地高净值人数和财富占比略有上升。


而2020-2022年,资本市场表现走弱,房地产市场降温,从一、二线城市普涨转变为结构性和区域性机会,资本市场及房地产市场表现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净值人群数量和可投总资产,故而前述五省市高净值人群和财富分布集中度相对持平。(参阅图表 5)


私行5.png


过去两年,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行业迎来加速发展,上述产业集群和上下游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集中度较高,相应财富人群继续显现出辐射延伸效应。


诸如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以及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依托股权和资本市场的新财富人群不断涌现。


未来,区域核心城市高净值人数及拥有财富比重有望进一步攀升。


上一条:行业声音 |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核心价值,是需求与供应的高度匹配下一条:水木新闻 | 安溪分公司助力高考学子圆梦大学并出席安溪县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