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汽车产业链交投活跃,尤其是自动驾驶方向,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逐步落地,本土ADAS方案正走向前端,市场目光大多集中在智能驾驶的感知以及决策环节,我们认为,重点关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及车身三大核心赛道。智能底盘上,线控底盘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
过去几年,智能汽车领域最热门的投资赛道,大多集中在智能驾驶的感知以及决策环节,比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芯片等。今年各路资本纷纷涌向线控底盘领域,充分表明该赛道的投资和布局价值正逐渐凸显。
高阶自动驾驶法规逐步落地线控底盘加速渗透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自动驾驶的重磅消息接连出现。在2023重庆车展阿维塔科技发布会上,华为余承东透露,中国L3级自动驾驶标准预计在6月底出炉。果不其然,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强调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随后据香港媒体报道,特斯拉正加速布局并于6月19日提交关于新型线控转向的专利申请。特斯拉在2020年组建团队开始研发线控转向系统,2021年马斯克证实,特斯拉正在研究线控渐进式转向系统,但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际投入使用。本次专利申请,市场判断实际量产或有望加速。
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6月30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三个行业。再度提及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指出,汽车行业重点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自动驾驶系统。
线控底盘作为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执行层,正在逐渐被市场所认知,有望成市场新宠题材。
线控底盘:迈向L3及以上自动驾驶等级的关键技术
线控技术是应用于自动驾驶控制执行端的技术,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等操作决策通过电信号来实现传递控制。线控系统以电信号替代传统的机械、液压或气动连接形式,具有安全、延迟低、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线控底盘是对汽车底盘进行线控改造以传递电信号,从而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部件,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5个核心底盘系统。传感器感知驾驶员操作意图,将操作指令传递给电子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完成汽车的转向、制动、驱动等功能并对其操作情况进行监测,整个过程由电信号经过导线传递。
整体而言,线控底盘实际是对汽车底盘信号的传导机制进行线控改造,以电信号传导替代机械信号传导,从而使其更加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
线控结构替代了方向盘、刹车踏板与底盘之间的机械连接,因而此前将由人力直接控制的整体式机械系统亦变成了操作端和设备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并且设备端不仅可以由人传递的信号操作,也能由其它来源的电信号操作,从而实现“人机解耦”。此外,由于线控结构之下操作单元和执行单元之间不存在机械能量的传递,因此其响应时间将极大缩短、精度将大幅提升。同时,执行单元使用外来能源执行操作命令,其执行过程和结果受电子控制器的监测和控制,也有利于在遇到紧急工况时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因此线控底盘亦具有高安全性的特点。
线控底盘将突破千亿规模
据研究院测算,到2026年,中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规模,考虑2022年疫情后经济回暖,以及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做出假设新能源汽车2022-2026年产量增长率每年增加1%,则中国线控底盘行业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180.6亿元到2026年的1,159.5亿元,新能源需求带动行业多板块爆发。
2016年到2020年,中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低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自动驾驶还未进入高等级阶段,线控底盘技术发展较缓,且因疫情影响汽车产量有所下滑线控底盘的市场规模与汽车市场状况和自动驾驶等级相关,以汽车产量为基准,乘以各系统价值量以及对应的渗透率测算得出市场规模。在细分行业中,线控油门、线控换挡、线控转向、线控制动与线控悬挂五个系统2026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06.5、95.9、184.7、239.7、532.7亿元,其中线控悬挂因价值较高,市场规模在五个系统中最大,其次为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2021-2026这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77.7%和52.2%。线控油门发展成熟,市场规模趋于稳定,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6.4%。
线控底盘行业规模
伴随自动驾驶进入量产阶段,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零部件具备更高技术水平,线控底盘为适应需求将迅速发展,加之各地政府对智能底盘的支持,市场将增长迅猛,预计到2026年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