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 | 高净值人群投资最关注财富安全

时间:2022-12-07 浏览量:945



图片

近日,胡润百富发布了《2022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报告统计了我国不同财富等级高净值家庭的总体规模。在时代的大变局之下,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似乎也迎来了新的课题。


这届高净值人群

为什么变得稳重了?

先来看一组数据,调研发现,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财富总资产,已经从2020年的126万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60万亿元。其中:

图片

很显然,过去一年,国内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仍在攀升。其中,仅是家庭净资产超千万人民币的,就较上年增加了4万户。然而在财富管理方面,受国际时政、经济环境和疫情波动的影响,人们的选择正趋向于保守。尤其是对于短期的投资理财目标,高净值人群最为关注的是财富安全,其重要性连续三年高于财富增长,在高净值人群中,占比最多的是稳健型投资者,为46%。

图片

这样的转变,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财富增长的火车头,已经转向了。


风险在左,通胀往右

财富安全为何这么难?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在这段不算漫长的时间中,高净值人群积累起可观的家庭财富,财富增值也成了大部分人理财的首要目标。然而正如我们知道的,如今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耗殆尽,全球外部环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许多企业在经营上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同时,在房市限购限贷、金融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钱,不再那么好挣了!


反映到投资上,一向运转良好的财富逻辑也被彻底打破:房价下行、债券违约、银行理财不再保本,除了存款,似乎找不到让人安心的资产。然而存款是财富稳健的密码吗?疫情之后,全球居高不下的通胀率,正在偷偷收割我们的财富。


即便是温和通胀,长期效应也非常可怕。假如你现在拥有100元,可以购买100个鸡蛋,假设通胀率保持在5%,30年后100元的购买力就只剩下21.5元,60年之后就只剩下4.6元。如果将资产都选择存款,低利率时代产生的财富增值,也是很难跑赢通胀的。


图片

对于另一些人,则是陷入“越理财,财富却跑得更远”的怪圈。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破净潮”,让很多追求“稳稳的幸福”的投资者也不幸“踩雷”。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在累计34,364只理财产品中,10,954款产品最近一周的回报为负,占比高达31.88%。


同时,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11月10日后公布净值的现金理财、纯固收和固收+产品,近1月的年化收益率相较近6个月和近1年也均有明显下降。“风险”两个字,更是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眼下急需规避的难题。


一方面是投资有风险,一方面是通胀的蔓延,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资产配置守住“钱袋子”成了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图片


两大配置建议

提升财富安全感

想要提升财富安全感,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自己的“痛点”,并对症下药。《2021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总体来看,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是富裕人群在财富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难点(38%),并且呈上升趋势。应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提升守护财富安全的能力?



01

树立稳健、多样化的资产配置观念


中国高净值人群在乎的是什么?报告显示,对于目前的家庭财富,高净值人群分配比例最高的是家族传承(29%),其次是财富投资(18%)、后代教育(16%)、当前消费(15%)和养老储备(15%)等。不难看出,财富“安全”传承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关注的焦点。

图片

如果你想把资产尽可能安全地传承给下一代,那么通过合理配置减少资产的缩水,就是首要的目标。


在投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投资收益需求等因素,将投资分散至低相关度的各类资产。举个例子,除了收益较低的活期理财、定期理财外,也可以适当配置股权、证券二级市场、固定收益类资产等各类产品,从而在收益性和波动性之间取得相对最优结果。


02

充分做好家庭保障规划


在常见的家庭理财工具中,保险经常被看作风险性相对较低的产品之一,同时兼具保障作用,所以也被称为资产配置的基础。适当配置医疗、重疾、年金、寿险等险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导致财富流失的风险,也有助于保障老年生活的质量。


此外,一些企业家也会构建“保险+信托”的组合,充分利用信托的风险隔离、财富传承功能和保险的风险管理、保障等功能,进而实现“1+1>2”的效果,为高净值人群及其家人撑起坚固的“保护伞”。



上一条:外媒看中国经济:“中国走出了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下一条:我国投资“三驾马车”排序悄然变化,制造业、基建和服务业共同发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