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中国市场何以成为全球投资“强磁场”?

时间:2023-02-15 浏览量:647



导读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种不利因素仍在发酵。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在不断凸显,中国市场的“磁力”也更加强劲。


image.png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热土

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中国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3%。这再次证明,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2022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元,同比增长46.1%。得益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放开,汽车制造业引资大幅增长263.8%。此外,计算机通信制造、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分别增长67.3%和57.9%。


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2022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增长28.3%,带动吸收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引资分别增长49.6%和21.9%。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领域引资实现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5%和26.4%。


主要来源地投资保持增长。韩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增长64.2%、52.9%、40.7%和16.1%。分区域看,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和8.2%。


东中西部引资全面增长。东部省份中,江苏省引进外资接近2000亿元。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北京引资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中西部省份中,山西、河南、广西、湖南、陕西分别增长229.6%、119.8%、49.1%、41.3%和33.6%。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据官方统计,2022年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6534.7亿元,增长15.3%,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53%,为稳外资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吸引外资有哪些有利因素

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向好。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党的二十大对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今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正在陆续研究出台贯彻落实举措,以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目标。近期,多家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投资机遇,相关机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外资企业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二是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持续增强。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分析,超过九成在华外资企业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中国的动力也会更足。


三是政策叠加效应持续显现。去年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发布了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了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今年,将全力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开花,并将根据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四是跨境往来更加便利。过去三年,由于疫情影响引发的跨境人流、物流受阻,是外商投资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跨境往来逐步趋于正常化。近期有不少地方已经纷纷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的外资项目落地中国。

2023年,中国稳外资怎么干

2023年,全球跨国投资依然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向好势头和强大磁力,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亮色,也给各国投资者提振着信心。


年初以来,在对华增加投资的跨国公司都带来了含金量更高的项目。签约台、洽谈室、生产线、建设工地,活跃着外商的身影。在许多外商看来,投资中国不仅是上几个项目、谈几笔合作,而是谋求长远发展、真正扎下根。正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决策者们看到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非常值得。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中国防疫措施优化,中国经济较高的资本回报率、稳定的宏观政策和政治环境,成为支撑外国投资涌入中国的重要因素。对外商来说,“投资中国”不仅是强烈共识,而且早已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


2023年如何稳外资?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中国发布了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了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今年将全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开花,并将根据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外资企业及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帮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推动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引资力度。


在一系列有利条件下,2023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上一条:行业观察 |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资本市场迎里程碑式变革下一条: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返回顶部